作者:王 博 醫師
44歲的C先生從三年前開始,常感到右肘關節內側疼痛,經醫師檢查確診為【肱骨內上髁炎】,也就是俗稱的【高爾夫球肘】。
C先生用過止痛藥、貼布,打過局部注射,包含類固醇、高濃度葡萄糖液以及PRP等,也做過復健等治療,但是這三年多來疼痛依然持續, 且疼痛指數高達8分/滿分10分,經台南市【裕東診所】【復健科林韋平】醫師轉診到成大【介入性醫療中心】【王博醫師】做進一步評估與介入性治療。王博醫師經影像包含磁振造影等評估,診斷病人手肘內側肌腱損傷情形。與C先生討論後,決定進行【傳統型微細血管栓塞術】治療。
王博醫師在【磁振血管攝影】以及【傳統血管攝影】下看到了內側手肘疼痛處對應增生的毛毛樣血管,並進行增生血管的栓塞清除治療。
在傳統栓塞治療完兩周後,C先生內側手肘疼痛指數從8分下降到4分,且腫脹感顯著改善。王博醫師本來想接著幫C先生進行高濃度葡萄糖增生注射治療,但是和C先生討論後,C先生決定再接受【超音波導引】【精簡型微細血管栓塞術】治療。
在精簡栓塞治療完兩周後,C先生內側手肘疼痛指數從4分再下降到1.5分。經過兩次的栓塞治療,其疼痛分數從8分大幅降至1.5分, 活動度與生活品質也顯著改善。
【高爾夫球肘】學名叫做【肱骨內上髁炎(Medial Epicondylitis)】。遠端肱骨的內側骨頭凸點叫做肱骨內上髁(Medial Epicondyle),內上髁是屈曲手腕(向手掌方向彎曲)的肌肉群肌腱附著點。這是高爾夫球常見的運動傷害而得名。但凡是必須長時間反覆性使用前臂及手腕動作者,都是好發族群。包括棒球、保齡球運動者、廚師、電腦及文書工作者、家庭主婦、美髮師以及長時間特定反覆手腕工作的作業員等。
當過度使用手腕或因扭傷拉扯造成局部損傷時,便會導致手肘內側局部酸痛,肌群酸痛則會進一步導致手腕無力、功能不彰。
王博醫師提醒,【微細血管栓塞術】治療應用於【肱骨內上髁炎】也有其侷限性,主要適應症疼痛指數超過5分以上,且接受各種治療超過三個月以上無明顯改善者。
以下狀況下則不適合進行此治療:
1. 嚴重的肌腱、韌帶破損、斷裂
2. 疼痛合併其他神經壓迫症狀,例如麻痺
3. 腎臟功能不佳(eGFR < 30 mL/min/1.73m2)
4. 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
5. 患者無法配合平躺兩小時
6. 懷孕
治療副作用包含穿刺部位可能產生局部血腫、瘀青及酸痛;栓塞部位可能產生短暫局部皮膚變色,在一個月內均會改善消失。
王博醫師門診 網路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