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9日 星期日

【歐洲放射學會年會, European Congress of Radiology, ECR 2025】【學術交流】【脊椎關節肌腱韌帶影像判讀學習篇】2025-2-26/3-2

作者:王 博 醫師

2025年歐洲放射學會年會(ECR 2025)於今年2月26-3月2日在奧地利維也納(Vienna, Austria)舉行。每年的SIR年度科學會議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放射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前來參會。王博醫師除了報告【微細血管栓塞止痛術】的相關研究外,也在會中像歐美放射科專家學習了各種【脊椎關節肌腱韌帶相關】的【醫學影像判讀】以及新的【影像導引疼痛微創介入治療】。

聆聽義大利國際知名的肌肉骨骼超音波【Dr.Martinoli】教授演講與合照

聆聽手指退化性關節炎的超音波注射研究與治療

除了微創介入治療等【介入技術】外,另一項放射科醫師的重要工作就是包含超音波、X光、電腦斷層以及磁振造影的【影像判讀】,因此像美國甚至將介入放射科醫師(Intervention radiologist)跟診斷放射科醫師(Diagnostic radiologist)兩者劃分得相當清楚。

以下是ChatGPT的兩者介紹:
【介入放射科醫師(Interventional Radiologist)】和【診斷放射科醫師(Diagnostic Radiologist)】之間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他們的工作內容和專業領域。

【介入放射科醫師】:
介入放射科醫師專注於使用影像技術(如X光、CT、MRI等)來進行微創手術和治療程序。他們經常執行各種介入性操作,例如血管造影、導管放置、組織切片以及腫瘤栓塞、消融等。他們的工作不僅限於診斷,還包括直接的治療干預。

【診斷放射科醫師】:
診斷放射科醫師則主要負責解讀影像學檢查的結果,如X光、CT掃描、MRI、超聲波等。他們的主要工作是診斷疾病和病變,提供醫療建議給其他醫療專業人員。診斷放射科醫師以其專業知識幫助確定病因。

總結來說,介入放射科醫師專注於通過影像技術進行治療性操作,而診斷放射科醫師則專注於影像的解讀和診斷。兩者在放射醫學領域各有其獨特的重要性。

然而,並非所有國家都像美國如此劃分清楚,像是歐洲國家以及台灣就並未做出明顯的劃分。因此像王博醫師的工作就包含【脊椎關節肌腱相關】的【醫學影像判讀】、以及相關疼痛的【影像導引微創介入治療】。

藉由這次出國學習的機會,王博醫師也將自己有興趣的相關課程內容做了整理,期許自己能更加精進相關的影像判讀能力。





2025年2月27日 星期四

【歐洲放射學會年會, European Congress of Radiology, ECR 2025】【學術交流】【微細血管栓塞止痛術, TAME】2025-2-26/3-2

作者:王 博 醫師

2025年歐洲放射學會年會(ECR 2025)於今年2月26-3月2日在奧地利維也納(Vienna, Austria)舉行。每年的SIR年度科學會議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放射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前來參會。王博醫師首次參加,會議中口頭報告自己與中山梁耕維醫師、中榮林炫吟醫師以及成大骨科醫師所合作的研究:【微細血管栓塞止痛術治療五十肩的臨床結果以及相關影像學變化】。會議中反應熱烈、許多觀眾提問討論。

除此之外,也認識了德國的TAME專家【Dr. Fleckenstein】,他們在短短的數年內,三個合作團隊群就已經累計超過千例的治療經驗,而且已經有許多使用新型栓塞藥物Nexsphere-F(台灣尚無)的經驗,也即將發表論文,令人佩服。

Dr. Fleckenstein】與德國柏林的TAME團隊群


【微細動脈栓塞術, TAME】在歐洲介入治療中極為盛行且蓬勃發展,一直不斷地有各種研究發表。 除了認識栓塞止痛的國外巨擘外,王博醫師在會議中也不斷地向許多影像診斷學專家,包含肌肉骨骼超音波國際知名的【Dr.Martinoli】教授學習、增進自己的知識與能力。

【歐洲放射學會(European Congress of Radiology, ECR)年會簡介】:
這是放射學領域的重要國際會議,旨在促進放射學的發展和交流。會議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 學術發表:會議期間,專家學者會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技術創新和臨床應用,涵蓋各種放射學相關主題。

2. 專題討論:會議設有多個專題討論會,邀請領域內的專家進行深入探討,增進參會者的專業知識。

3. 工作坊與培訓:提供實務操作的工作坊,幫助參與者提升技術技能和臨床應用能力。

4. 展覽:各大醫療器械和影像技術公司會參與展覽,展示最新的產品和技術,促進業界交流。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一談就贏】【頂尖談判戰術-高階8班心得】

作者:王  博 醫師

思維班 ⮕ 進階班 ⮕ 高階班


在歷經六年,我完成了【一談就贏】的全系列談判課程。從企業總經理轉戰講師的Alex老師所規劃,包含【思維班】、【進階班】與【高階班】這系列的課程,是要循序漸進地先從談判觀念建立起、再到進階的應用、最後才是運用完整的架構去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三個課程都上完後,就算是接受了一套完整跟有系統的談判訓練。

我在2019年的【實戰談判思維-思維13班】瞭解到「談判前五步驟」、「談判中三原則」、「談判後四要點」此三階段的內容以及「談判五部曲」等觀念。之後在2023年的【進階談判攻略-進階13班】學習到「價值三角」、「談判四問句」、「ABCDD聊天法」、「貝爾賓團隊角色, Belbin Team Role」,以及「USELESS®模式」的實際應用。最後於2025年【頂尖談判戰術-高階8班】課堂上運用了完整的【哈佛談判架構】在自己以及其他學員的實際案例上。

談判紀錄表 & 不和諧的火花


這系列的課程都會有課前作業,也就是還沒上到實體課,課程就已經開始了,【高階】班當然不例外,需要將自己現實生活中的一個談判案例用談判紀錄表將談判紀錄的日期、時間、談判雙方、目的、過程、與結果記錄下來。其中相當重要的是【訴求】與【支撐點, leverage】,回答為什麼(Why)有此訴求的理由就是支撐點,這部份在Alex老師的『遇上對方開價是你預期的三倍,你該怎麼談?』此篇文章內有詳加說明,也很感謝實體課前大家的共同討論與分享。

在分組之後,雖然我們的組長很順利的和平產出,但是在【案例選擇】,尤其是【備案】的選擇上卻是出現了歧見,甚至因為決定的方式細節不夠明確,小組內進一步產生了爭議、情緒以及火花。雖然最後和平落幕,但此事件卻讓我在談判中的【合理性】以及【程序】方面,有了更深的體驗與體會。

哈佛談判架構 & CTR & SAT


高階班的一大特色,就是現場帶入各組一位學員的【實際案例】,來作為兩天課程的討論標的,讓大家現場即學即用世界等級的【哈佛談判架構】。案例還是學員自己選而非老師選的,有的甚至是現在進行式的案子,也就是誰都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或者對手會怎麼出招。由該案例組員、老師、甚至是其他組的組員一起腦力激盪、找出關係人與利益、共同討論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列出可行方案以及BATNA等等,藉由即時的討論、產出、與勘驗,讓大家真的學會這個架構與表格的精髓。

然而【哈佛談判架構】下拆解案例的每個步驟與內容都是重點,因此Alex老師不僅用了思維班與進階班、我們實際演練過的案例內容詳加說明外,曾身為多家公司總經理(資歷請點此),有無數多實戰談判成功經歷的他,更是不吝惜於回溯他親身的失敗案例,教我們他會如何照著此架構來解構、換位與分析重做,如何找出更多的方案與解決問題的機會。

由於我的案例最後變成我們這組討論的主案例,我發現的確藉由我們組或是不同組的觀點與想法,讓我能突破自身的框架限制,生出更多更好的方案與選項。所以不只是我們的案例,其實上課現場,就像是二十幾個人同時在腦力激盪、深入每個小組案例主的談判、嘗試找出一個比一個更好的更適解。光是這一點,這課程就值回票價。

除了【哈佛談判架構】 ,Alex老師也從更廣的層面教了包含【CTR】 :Case study(案例研究)、Teamwork(團隊合作)、和Reaction(有效反應)三個方向,以及Reaction中的【SAT】:Specific(精準)、Accurate(正確)、Timely(即時)等三個練習目標。詳細內容可參考此文

不過更令人高興的是,我們不只使用【哈佛談判架構】跑完了我的案例,我們小組私下聚會還用架構跑了每位組員的實際案例,藉由大家集思廣益,幫每位案主釐清他們的目的跟找出解決方案,而且案主們也在課後跟我們分享,他們的確在現實中也順利解決了他們的案例。相信這對我們來說是個獨特的體驗,更是一段值得驕傲的回憶。

屢戰屢敗 VS 屢敗屢戰 & 戰意無雙 


除了【哈佛談判架構】,從小組跟團隊運作、合作的角度來看,由於我是【貝爾賓團隊角色, Belbin Team Role】中行為模式的【資源調查者, resource investigator】,因此組長委任我進行其他組的組員、與探班組學長姐等的資料探索。畢竟了解對手、蒐集情報是談判的重中之重。不過我在線上跟組內成員進行資料說明以及順便分析時,卻很直接地跟組內成員說:「雖然這很主觀跟不客氣,但個人評估我們組的談判整體戰力在四組中是屬於後段班的。不過我本來就是一個【悲觀的積極主義者】,所以我會一直奮戰到最後一刻的。」其實話一說完我就後悔講得太過主觀與直白了,但是我們這組組員們的【包容性】與【受挫力】卻比想像中的更加強韌,甚至在大家的歡樂討論下,誕生了隊名【愛的弱雞隊】,還產出了有團隊識別的隊呼。

【愛的弱雞隊】與隊呼

就如同歷史故事中,曾國藩上書朝廷言及自己「屢戰屢敗」,卻經李元度更改為「屢敗屢戰」,以彰顯其奮勇無畏的作戰精神一樣,我們這組雖然課程中有四分之三的時間都是敬陪末座,但是卻是像鱉一樣緊咬著領先集團並未掉隊。這中間除了我們自己的堅持與努力外,甚至可能受益於其他方的計算以及策略選擇。再加上最後的答題搶分時,每個組員都毫不放棄地奮力舉手搶答,這也才讓我們有機會在最後一刻實現大逆轉驚險奪冠。這次體驗加上之前上進階班,我們小組從頭領先到最後一刻卻被第二名超車的經驗,都一再地提醒我Alex老師所說的要一直保持【戰意無雙】:「永遠不要低估任何一個對手.永遠不要放棄任何一絲希望,只要堅持下去,結果就有可能不一樣。」

感謝大家 & 對談判的心得


除了感謝Alex老師與Jennifer師母創立如此獨一無二的談判課程外,還要感謝曾經陪我一起體驗跟走過每個課程的同學、學長姐、與學弟妹們。任何活動與課程的收穫,都不是奪冠者獨享的內容。成長的機會與體驗每一個人都有,而成長多少,則是取決於自己在其中付出了多少。希望大家都能將談判所學應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解決自己的問題、以及守護自己所在意的人、事、物,

Alex老師的這一系列課程終究會有結束的時候,但是他所創建的網站、社群媒體包含Youtube以及Podcast的相關內容卻是學習談判的寶貴資源。雖然缺少了實體班實際練習以及成長機會與體驗部份,但對於自行研讀鑽研談判的朋友們仍是不可多得的學習素材。

最後,我想用一個短影音總結一下我在這系列課程所學到跟體會的心得內容如下,供有興趣的大家參考,最後再次謝謝一起走過的大家、感恩你們。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TRS) 】【膝關節疼痛:發展MSK放射科醫生門診技能暨 MSK 年終季會活動】【學術交流】2024-12-14

作者:王 博 醫師

感謝【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TRS)】讓小弟擔任本屆肌肉骨骼次專的副召委,在擔任主召委的王建國教授的發想下,讓我在年終季會邀請各相關專科醫師,在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針對膝蓋疼痛進行一次不同專科的觀點以及見解。

很高興邀請到【林口長庚骨科部】【楊正邦】醫師跟我們講解膝關節的理學檢查、上下包含髖關節與足踝關節對膝蓋疼痛的影響、以及最新的膝關節手術技術;

很高興邀請到【林口長庚醫院影像診療科部】【吳振德】醫師詳細介紹膝關節各種疾病的磁振造影表現以及分享免費的Stanford肌肉骨骼磁振造影圖譜(可點文字進入圖譜);

很高興邀請到【台北榮民總醫院復健科】【劉鼎浩】主任醫師跟我們鉅細靡遺地詳述膝蓋超音波、甚至搭配理學檢查下的解剖構造與病理變化;

很高興邀請到【生昇診所新竹院長、復健科】【李維軒】醫師帶領我們唸過增生注射治療包含高濃度葡萄糖、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應用於膝關節的機轉、濃度的各大文獻以及注射觀念;

很高興邀請到【台中慈濟醫院疼痛科】【唐宗詠】主任帶我們了解膝關節的供應神經、神經燒灼治療以及不同的燒灼電針與技巧。

很高興邀請到【三軍總醫院放射診斷部】【許一智】主任帶我們了解到骨髓內PRP注射以及微細動脈栓塞術對於膝關節骨髓內水腫的止痛治療與應用。

小弟也藉頒發感謝狀的同時將從台南帶到台中的名產之一:【金葡萄蛋黃酥】當做伴手禮給各位辛苦的講者。這次會議報名相當踴躍,也圓滿順利地完成了。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高頻熱凝療法】成功案例分享

作者:王  博  醫師

60歲的Y先生,長期承受尾椎到右側屁股疼痛之苦,只要稍微久坐就感到局部酸、麻、痛,長期吃藥或復健治療效果不佳,經過針灸、局部注射仍未有明顯改善,經朋友介紹掛王博醫師的介入門診就診。王博醫師先幫Y先生做了局部注射,症狀仍沒有改善。

王博醫師於是安排Y先生做了腰薦椎的磁振造影。影像顯示第五腰薦椎的椎間盤突出,可能造成神經壓迫。王醫師接著幫Y先生做了電腦斷層導引硬脊膜外注射神經阻斷術,但Y先生仍然沒有顯著改善。

王博醫師與Y先生討論後,替他執行右側第五腰椎以及第一薦椎神經根的【高頻熱凝療法】治療,經過這次治療後,Y先生的疼痛大幅緩解,不在有任何酸以及麻的感覺,生活品質顯著提升。

【坐骨神經痛】是惱人的問題,典型表現是下肢劇烈的痠、麻、脹、痛,且從臀部向下肢延伸。 通常為脊椎、椎間盤、肌肉等神經根旁組織出問題,造成神經根發炎。

【高頻熱凝療法】又稱為【高頻脈衝治療(Pulsed radiofrequency) 】、【低溫電針】、【電磁波神經治療術 】等。主要是利用影像導引定位,將細電針放置治療部位,在透過機器精準控制溫度、電流、時間、頻次下,利用高頻率的電流所產生的溫度(約42度上下),將熱傳達到病變的位置,有效地阻斷神經细胞組織發出的疼痛訊號,提升神經對「痛」的耐受度,是一種微創止痛技術,目前在國內已被證實對於【坐骨神經痛】是安全且有效的療法。

因治療溫度較低,不會破壞神經纖維,幾乎沒有失去知覺麻痺無力等副作用。此外不需要住院,治療時間約30-60分鐘。治療副作用包含穿刺部位可能產生局部血腫、瘀青,局部注射給予的類固醇可能造成暫時性的高血糖等等。

除自費外,亦可申請健保給付。但健保給付則須符合以下條件:
(1) 中重度、慢性疼痛 。
(2) 經過藥物、復健治療等保守療法3個月仍未改善。
(3) 至少做過一次診斷性神經阻斷術且有部分緩解。
(4) 由健保署審核通過。

2024年12月7日 星期六

【髕骨肌腱炎/跳躍者膝;Patellar tendinopathy, Jumper's knee】【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 ;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Injection】 成功案例分享

作者:王  博 醫師

59歲的S先生長期膝蓋前下方疼痛不已,除了疼痛高達6分(滿分10分)外,還伴隨著腫脹與壓痛。尤其是運動以及爬樓梯時更為嚴重。

S先生曾經接受過藥物治療、針灸、震波、多次類固醇與高濃度葡萄糖增生注射等治療,疼痛仍然沒有明顯改善。至成大醫院【介入性醫療中心】王博醫師門診求治討論後,診斷為【髕骨肌腱炎/跳躍者膝】。

王博醫師與S先生討論後,替他進行了【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治療完S先生的膝蓋疼痛僅改善5天後隨即復發。於是S先生與王博醫師再次討論,S先生希望嘗試【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 ; PRP Injection】 。王博醫師推薦多位台南PRP注射的專家給S先生,但S先生仍然希望由王博醫師注射。

王博醫師在超音波導引下,看到髕骨肌腱內許多在X光以及MRI下都看不到的微小鈣化。王博醫師用針反覆戳刺鈣化及肌腱後,在肌腱底部、肌腱裡面以及肌腱表面注射了PRP。

注射完PRP兩周後回診,S先生表示注射完的前兩三天特別痠痛,之後疼痛便開始下降,從最一開始的6分降至2分。   

造成前膝關節痛的原因有許多,【髕骨肌腱炎(Patella tendonitis)】是其中之一, 此病又稱為【跳躍者膝(Jumper's knee)】。

髕骨就是俗稱的膝蓋骨,位於膝蓋前方,而【髕骨肌腱炎/跳躍者膝】即為此骨頭連接脛骨(小腿骨)的肌腱發炎疼痛。

【跳躍者膝】一般歸類於運動傷害,許多運動員(尤其以彈跳運動居多,如籃球、排球)都有這樣的症狀,所以又稱之為跳躍者膝。是由於膝蓋下緣的髕骨肌腱反覆拉扯或過度使用所造成(Overuse injury)。膝蓋前側痛、運動時會痛、落地時會很痛、通常會被形容帶有灼熱感的疼痛。運動前通常不會有太明顯症狀,運動時或是運動結束後疼痛加劇。膝蓋前方有時會突起一塊。 觸診時髕骨下緣疼痛最常見。

病因則是因為髕骨肌腱在重複性的跳躍動作中產生了許多的微小創傷(microtrauma),這些在肌纖維上的創傷在癒合的過程中造成許多紊亂組織的存在以及沾黏,進一步造成肌腱產生了慢性發炎的結果。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injection)】,是一種從患者自身血液中提取的治療方法。這種技術通過專業的分離技術,將血液中的血小板濃縮,並注射回受損的組織,以促進自體修復和再生。PRP中含有多種生長因子和細胞活化激素,這些成分在促進組織修復、減少炎症反應及加速傷口癒合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injection)】治療後,會有短暫數天的疼痛期,建議服用普拿疼類止痛藥,不建議服用非類固醇性消炎藥(NSAIDs),因為會抵消PRP的效果。此外,PRP的注射也不宜與類固醇的注射相離過近,建議超過一個月以上為佳。

王博醫師門診 網路掛號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高爾夫球肘/肱骨內上踝炎】【傳統型 合併 精簡型 微細血管栓塞止痛術】成功案例分享

作者:王 博 醫師

44歲的C先生從三年前開始,常感到右肘關節內側疼痛,經醫師檢查確診為【肱骨內上髁炎】,也就是俗稱的【高爾夫球肘】。

C先生用過止痛藥、貼布,打過局部注射,包含類固醇、高濃度葡萄糖液以及PRP等,也做過復健等治療,但是這三年多來疼痛依然持續, 且疼痛指數高達8分/滿分10分,經台南市【裕東診所】【復健科林韋平】醫師轉診到成大【介入性醫療中心】【王博醫師】做進一步評估與介入性治療。王博醫師經影像包含磁振造影等評估,診斷病人手肘內側肌腱損傷情形。與C先生討論後,決定進行【傳統型微細血管栓塞術】治療。

王博醫師在【磁振血管攝影】以及【傳統血管攝影】下看到了內側手肘疼痛處對應增生的毛毛樣血管,並進行增生血管的栓塞清除治療。

在傳統栓塞治療完兩周後,C先生內側手肘疼痛指數從8分下降到4分,且腫脹感顯著改善。王博醫師本來想接著幫C先生進行高濃度葡萄糖增生注射治療,但是和C先生討論後,C先生決定再接受【超音波導引】【精簡型微細血管栓塞術】治療。

在精簡栓塞治療完兩周後,C先生內側手肘疼痛指數從4分再下降到1.5分。經過兩次的栓塞治療,其疼痛分數從8分大幅降至1.5分, 活動度與生活品質也顯著改善。

【高爾夫球肘】學名叫做【肱骨內上髁炎(Medial Epicondylitis)】。遠端肱骨的內側骨頭凸點叫做肱骨內上髁(Medial Epicondyle),內上髁是屈曲手腕(向手掌方向彎曲)的肌肉群肌腱附著點。這是高爾夫球常見的運動傷害而得名。但凡是必須長時間反覆性使用前臂及手腕動作者,都是好發族群。包括棒球、保齡球運動者、廚師、電腦及文書工作者、家庭主婦、美髮師以及長時間特定反覆手腕工作的作業員等。

當過度使用手腕或因扭傷拉扯造成局部損傷時,便會導致手肘內側局部酸痛,肌群酸痛則會進一步導致手腕無力、功能不彰。

王博醫師提醒,【微細血管栓塞術】治療應用於【肱骨內上髁炎】也有其侷限性,主要適應症疼痛指數超過5分以上,且接受各種治療超過三個月以上無明顯改善者。

以下狀況下則不適合進行此治療:

1. 嚴重的肌腱、韌帶破損、斷裂
2. 疼痛合併其他神經壓迫症狀,例如麻痺
3. 腎臟功能不佳(eGFR < 30 mL/min/1.73m2)
4. 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 
5. 患者無法配合平躺兩小時
6. 懷孕

治療副作用包含穿刺部位可能產生局部血腫、瘀青及酸痛;栓塞部位可能產生短暫局部皮膚變色,在一個月內均會改善消失。

王博醫師門診 網路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