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博 醫師
今天很榮幸應成大醫院骨科林政立學長的邀請,讓小輩有這個機會分享自己脊椎硬脊膜外沾黏剝離術的相關經驗。趁著準備簡報的這個機會研讀相關文獻來更加精進以及純粹自己的知識與技術。
在此會議中,也更加了解骨科在脊椎包含Cervical spine, adult spinal
deformity以及post-laminectomy
syndrome(FBSS)的相關知識與處理方式。讓自己在影像判讀、看診以及做相關治療時更加注意相關細節。
而在事先獲得病人的許可下,今天在會議中也分享了其中一個脊椎硬脊膜外沾黏剝離術的成功案例如下。
72歲的C先生,多年前脊椎開過多次刀,之後左下背部到左臀部酸麻、疼痛超過五年半的時間。嘗試過各種治療,都沒有明顯的改善。長期持續不停地酸痛造成C先生寸步難行,甚至引起憂鬱。
C先生在各式治療都無明顯療效後,到成大醫院神經外科就醫,經黃致遠醫師評估診斷為術後脊椎沾黏,再轉診到影像醫學部介入門診做進一步介入性治療。
王博醫師在硬膜外腔造影術下,看到了沾黏的位置,並用脊內導管以及水壓進行沾黏剝離以及藥物治療。治療完後,病人的後背痛與下肢疼痛、酸麻均有顯著的改善,而在回診時與兩位醫師分享他的喜悅。
硬膜外腔造影術下,看到了顯影劑無法通過、沾黏的位置來進行剝離
C先生分享治療完前後的差異
「坐骨神經痛」是惱人的問題,典型表現是下肢劇烈的痠、麻、脹、痛,且從臀部向下肢延伸。
通常為脊椎、椎間盤、肌肉等神經根旁組織出問題,造成神經根發炎。
因神經反覆或持續發炎,進而造成神經傳導障礙及神經缺血,產生纖維化,也就是瘢痕組織,會引起疼痛,影響生活品質及工作。
一般情況下,纖維化的瘢痕所含的膠原蛋白會逐漸被人體分解、吸收,重建恢復,因此瘢痕會緩慢變小變軟。
但也有的瘢痕膠原蛋白過多,成為大而不規則的隆起硬塊,稱為瘢痕塊,易見於多次手術或反覆發炎感染的脊椎,症狀有大腿疼痛、腳痛或麻刺感、跛行、走不久及無力等。
「經皮硬脊膜外沾黏分離術(Percutaneous epidural
adhesiolysis)」是在X光透視下,局部麻醉後,由尾椎孔將微細的導管深入脊椎內沾黏範圍進行沾黏分離,並給予藥物治療。
目前成大醫院執行已有多例術後有良好治療效果,希望能讓不適合手術、或反覆脊椎開刀仍持續出現沾黏症狀者多一種治療選擇。
不過,王博醫師提醒,以下狀況下進行此治療則需特別注意:
1. 糖尿病患者,需特別注意傷口感染、硬脊膜外感染、膿瘍等情形
2. 腎臟功能不佳(eGFR < 30 mL/min/1.73m2)
3. 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
4. 患者無法配合平趴
5. 懷孕
治療副作用包含穿刺部位可能產生感染、局部血腫、瘀青;治療部位可能產生血塊、沾黏處硬脊膜破損滲漏導致姿勢性頭痛等。
根據統計,施行脊內導管微創沾黏分離後,約5到7成病人症狀緩解,但可能在術後2至6個月復發,病患可能需要重複相同療程。
手術部分拋棄式耗材需要自費,建議患者須經過醫師詳細評估、充分討論,了解治療過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後,再接受治療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