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博 醫師
王博醫師經病史詢問、理學檢查(Finkelstein’s
Test)下診斷為【媽媽手/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De Quervain's
Disease)】,而超音波以及磁振造影檢查也顯示其伸拇短肌 (EPB) 與外展拇長肌 (APL)
肌腱和其外圍的滑膜發炎、腫脹。
王博醫師在討論後,替H女士進行【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透過X光透視導引,在局部麻醉以及動脈血管攝影下,王博醫師注射顯影劑找出發炎腫脹處過度增生、紊亂的毛毛樣血管;再把栓塞藥物經由微導管注入,去除這些異常的毛毛樣血管。
治療完兩周後的追蹤,H女士的手腕橈側的疼痛分數由7-8分大幅降至2-3分、活動度亦明顯改善,生活品質顯著上升。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Stenosing tenosynovitis)】,又稱【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俗稱【媽媽手】。主要是因為手部尤其拇指長期反覆性的操作工作活動,【拇指外展長肌腱(APL)】及【拇指伸展短肌腱(EPB)】因拇指反覆過度活動造成這兩條肌腱在橫跨過手腕橈測骨頭最突出的部位過度摩擦造成肌腱滑膜發炎。
患者手腕靠拇指的側面會覺得疼痛,拇指操作活動(譬如握拳或抓握)、尤其合併手腕扭轉動作的時候(譬如扭毛巾),就會引起手腕拇指側疼痛,嚴重時甚至可以從外觀看到該部位比較腫脹,甚至該點會有局部壓痛。早上的症狀通常最為明顯,活動一段時間之後疼楚會明顯減輕。但是疼痛會隨著繼續重覆一些拇指/手腕的動作再次加劇。
常見於中 35~55 歲或產後的婦女。這種症狀通常出現在媽媽們抱起嬰兒、更換尿布、扶起嬰兒等動作時,因此得名為「媽媽手」。然而,其他人不分男女,特別是那些需要頻繁使用手指和手腕的人,也可能罹患此症。譬如長期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電競玩家、針織或縫紉師、理髮師及家庭主婦等等。
【媽媽手(De Quervain's Syndrome)】的治療方式包含休息、藥物治療、物理治療、護具使用以及局部注射等等。近年來有文獻顯示,局部慢性發炎的結果伴隨著紊亂增生的毛毛樣微細動脈以及相伴走的疼痛神經。【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則是藉由栓塞清除這些紊亂增生的毛毛樣微細動脈達到消炎消腫以及止痛的效果。不過,王博醫師提醒,【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治療也有其侷限性,主要適應症疼痛指數超過5分以上,且接受各種傳統治療超過三個月以上無明顯改善者,且治療後建議搭配後續的持續復健。
以下狀況下則不適合進行此治療:
1. 嚴重的肌腱、韌帶破損、斷裂
2. 腎臟功能不佳(eGFR < 30 mL/min/1.73m2)
3. 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
4. 患者無法配合平躺兩小時
5. 懷孕
治療副作用包含穿刺部位可能產生局部血腫、瘀青;栓塞部位可能產生短暫局部變色,在數分鐘到一個月內均會改善消失。
建議患者須經過醫師詳細評估、確認真正疼痛來源,經由與醫師家屬充分討論,了解治療過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後,再接受治療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