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博 醫師
38歲的C先生是一位桌球選手,右側肩鎖骨關節處有慢性痠痛與局部壓痛。手臂抬高過頭或將手臂橫向內收時疼痛會加劇。臨床加上影像診斷顯示他患有【肩鎖關節炎,
AC joint arthritis】併有【遠端鎖骨骨質溶解症, Distal Clavicle Osteolysis,
DCO】。
C先生之前接受了各種包含藥物、復健等以及各種注射治療後,疼痛依然持續沒有明顯改善。在各種傳統治療無明顯療效後,王博醫師替C先生做了【傳統型的微細動脈栓塞術,Conventional
TAME】,但仍無明顯改善。
C先生跟王博醫師在討論後,決定接受【超音波導引, US-guided】【羊膜懸浮液,
dHACM】注射。注射後,C先生的疼痛頻率、疼痛程度,以及注射後的影像追蹤,均有明顯改善。
【遠端鎖骨骨質溶解症, Distal Clavicle Osteolysis,
DCO】雖然在日常肩痛中並不常見,但對於某些肩部高負荷運動者而言,是一個不能輕忽的潛在傷害來源。
在醫學影像的診斷上,【X光,
radiograph】是臨床上最常用、首先採用的影像工具。若病程較長,X
光可能顯示鎖骨遠端骨質稀薄、骨質不規則;骨小囊;鎖骨遠端邊緣逐漸被削薄、侵蝕性改變;AC
關節間隙略為擴大;典型變化多於鎖骨端為主。
【超音波,
US】:雖然對骨髓變化不敏感,但對於淺部骨頭邊緣完整性的評估敏感、亦可用來評估肩部軟組織,如肩袖、滑囊、肌腱等是否並存異常。此外,超音波導引注射也較為精準。
【磁振造影,
MRI】則可以看到周圍骨髓水腫、關節周圍軟組織、可能的下關節面裂隙或次級病變。
對多數患者而言,保守療法是首選,重點在於「控制誘因、減少負荷、讓骨骼有時間恢復」。多數案例需要幾個月到一年以上時間,症狀可逐漸改善或緩解。若恢復期早期干擾過大活動,可能反覆惡化。有研究指出,在年輕族群中,約有
93% 的患者在平均 4.5
個月內透過保守療法得到改善;較年長族群的成功率則稍低,但仍有顯著比例改善。對於保守治療無效者,【手術切除】遠端骨質異常則是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