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6月5日 星期日

【一談就贏】【體驗式團隊建立MTa L2-4】



 作者:王 博 醫師

 一談就贏的朋友大家好,我是王博,由於消失太久了,先容我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思維十三班的學員,本身是一位【放射科醫師】,專門負責肌肉骨骼的【醫學影像】與相關疼痛的【介入性治療】。

參與這一次課程,也讓我想起了好久以前的思維班、我們班的貝爾賓讀書會以及MTA Level1的種種回憶以及內容...

什麼是【體驗式團隊建立】?



【體驗式團隊建立】源於英國MTa Learning公司所開發的MTa Insights®教具及教學方法,他們的團隊也多次在全球最權威的人才發展協會ATD發表專題講演而深受肯定,這是Alex老師這麼多年來見識過最好的一套【Team Building】世界級體驗式教具及活動,Alex老師也辛苦地獲得他們的授權。 這套MTa Insights有多達53個活動,Alex老師分別在【Level 1 】、【Level 2】以及【Level 3】中選擇了不同的活動,讓學員能獲得更多元且更有用的訓練。連結:【體驗式團隊建立】

【隊員交換】

【跨出舒適圈】

【任何團隊都要能合作】


由於我已經非常久沒有參與社團活動了。基本上班上的其他人我幾乎都不熟悉(當然前一晚我還是有一個一個點進去看參加的隊員們,果然我真的幾乎都不認識XD,不過至少我還是有試著去努力了解跟記下每個人的專長經歷、甚至彼此關係等等)。因此剛分組坐下來看到我幾乎是班上唯一認識的米雪還有馥郁,而後也知道Alex老師確實先是依熟悉度來分組時,鬆了一口氣。但是馬上又OS:不對呀,我參加活動的初衷應該是要能成為讓任何團隊都能運作成功的人才是,我又不可能永遠都跟我熟悉的人共事,我應該要勇敢地【跨出舒適圈】才是XD。

因此在【交換隊員】有機會換組時,我其實是一直努力想將自己交換到其他全部都不認識的組別中的,而且我也的確也發現交易我對我們組跟另外的一組,兩邊都有好處。雖然我不斷遊說另一組跟自己組把我交易掉,譬如:「一開始就跟我們組說我是最適合被交易的人、跟兩邊說可能完成交易就會加分、跟兩邊說兩邊牌型都會更漂亮等等。」甚至另一組(柏廷組)已經被我說服交換,但是我們組卻拒絕而失敗了,最後沒能成功被交易掉 XD。其實交換完我們組的名次跟分數都會更好,但當下因為我的隊員錯判而沒能進行交易。不過當米雪鼓勵安慰我們說「沒關係,後面還有很多活動我們可以加分努力。」又莫名覺得感動跟好笑XD (馬上看到凝聚者的表現),自己也默默OS: 那我就努力替我們組爭取勝利吧!!

【有效溝通與不良溝通】
【魔鬼藏在細節】

【練習練習再練習】


團隊建立完後的第一個活動,在我看來,其實就是【Level 1】某個活動的團隊擴大升級版,而且我們隊員都已經上過【Level 1】,也就是應該都具有基本技能跟觀念。的確,我們團隊一開始進入狀況很快,包含定義問題、分析種類以及團隊秩序等等,一切井然有序。但是我們在過程中錯失了不應該錯失的【細節】,造成答案錯誤後,我們團隊就開始緊張跟混亂了起來。

組員七嘴八舌搶著發話,甚至組長下指令的同時組員還在說話。由於我聽力不是那麼好,到後面只是聽到一堆聲音,不但開始跟不上節奏,甚至miss掉組長下的先排除某樣元件的指令,更加拖累團隊的釐清速度。

雖然這個活動我們最後靠著榮照採用備案(Plan B)的試誤法(Trail and Error Method)勉強完成。我們團隊也有藉由檢討(跟昭賢學長的提醒)來找出造成錯誤發生的真正原因。但從Miss細節,一直沒有發現組件的核心問題到最後開始溝通不良等等,都在在顯示了技能跟觀念不是學過就會,需要反覆練習跟內化。

【團隊建立(Team Building)】
【我的角色是什麼?】

【其他人的角色又是什麼?】



我的組員有R少、馥郁、米雪跟榮照。而在一開始的自我介紹中,我們很快地依照屬性分好了各自負責的項目,R少決定他要當組長。R少也確實根據每個人初步的介紹做了適合的分工與任務分配。

雖然我沒有上過進階班,但是由於常聽到Alex老師上課講到貝爾賓團隊、看過老師部落格,以及自己稍微讀過貝爾賓團隊的書(貝爾賓管理團隊 成敗啟示錄,左邊文字為連結可點選,內容供有興趣的大家參考,醫師朋友可以看看Ch2 阿波羅綜合症:高智商的詛咒那篇XD),我知道自己的特性是人際導向中的【資源調查者(Resource Invetigator)】。R少於是安排我探勘敵情、蒐集情報,將可用資訊帶回組內分享。

榮照說自己的操作技巧很好,也有工作上面相關的經驗,於是R少安排他當適合組織跟規劃每項該做的動作【執行者(Implementer)】。

米雪思維敏捷,能夠在需要決策的複雜問題跟複合任務中,明白它們的先後順序並且隨機應變等等,在我心目中,是很好的【協調者(Coordinator)】。R少安排她當最後一個複雜度很高的活動的組長。

R少甚至在後面每個活動中,更明確的指定以及替成員添加不同的角色。譬如看到馥郁學姊後來的每個活動自動計時以及提醒,R少自動幫她加了一個每個活動負責計時、time check的【監察員 ME(Monitor Evaluator)】的角色。

由於我其實是個平時講話還滿酸跟不客氣的人(工作同仁應該滿有感的),更鮮少會去說肯定跟鼓勵別人的話(老婆沛沛應該滿有感的)。因此評估了一下組內欠缺的角色,我甚至還跟大家表示,我想試著在組內當個可以凝聚向心力,適時給予大家鼓勵的暖男【團隊工作者 TW(Team Worker)】。

【團隊運作順利嗎?】
【我該如何讓這個團隊更好?】

【團隊合作不是領導者一人的事】


在團隊建立後的接連下來的兩個活動中,我都很確實而且很快速地搜查外部情報跟資源並且帶回組內。

但是在第一個活動我帶回來的情報,雖然跟米雪討論覺得非常可行甚至我們想到改良版,但是回報時卻被組員直接打槍,因為她說她比較擅長照著別人的模板做組裝。

而更慘的是,在第二個活動我帶回來的寶貴情報跟另一位組員回報時,則是被直接忽略(Neglect)。

這兩個活動,我們的成績最後也都不理想。當然,我們每個活動都有在事後檢討誰做了什麼關鍵動作讓事情更好更差,也包含更動回報對象,階段性回報、階段性檢核、最小可行測試驗證等等。

第三個活動,除了要有人指揮、一樣可以參考其他組別,看出關鍵處以及體力要好之外,個人對於先天不利的地方非常抱歉...,也特別感謝Alex老師、師母以及第一組給我的幫助@_@。

我們這組在最後一個最複雜的活動終於順利地拿到了最高分,甚至聽說完成度還是少見的高。在我看來,我們除了確實有按照之前檢討的部分找到要點來做修正外,剛好我們的每個角色都有在正確位置上發揮自己能力的最大值。包含R少任用米雪當複雜度高、變動度大的活動組長;榮照用紙筆畫下、確實建構出米雪用嘴巴描述的內容;馥郁學姐組裝過程適時地拿去跟米雪階段性回報與檢核;米雪在最後剩下很短的時間交代我隱藏細節,我用紙筆快速記錄下來讓成員可以同時觀看協作,米雪在剩最後一分鐘時再度召換我回去,大膽下決策要我直接要求組員捨棄部分細節快速提交成品等等。這是一段需要大量分工跟協作還有注意細節才有辦法完成的任務。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不也有可能、甚至常常遇到同樣的工作任務嗎?


【不是每件事情都能重來
當失敗就等於結束時】
【如何第一次就做的夠好?】


但為何我們最後的總成績卻是不盡理想呢? 我想致命傷是【不在當下】就修正解決問題,事後檢討都【太慢了】。

就我自己身為【被領導者】的角度,當我發現團隊正在進行明顯的浪費、沒有說明或是破壞性的舉動時,我如果不是只期待【領導者】有能力當下作出修正或是只在事後進行檢討,而是【在當下】自己就不怕衝突的進行修正時,結果會不會不同?

譬如組員跟組長同時發話時,我如果【在當下】就勇敢的出聲維持秩序,請組員安靜,我是不是後面就不用反覆跟組長Check指令 ?

譬如明明有時間可以快速嘗試看看其他組已經成功完成的快速路線,但組員卻直接拒絕而謹守自己舒適的安逸路線時,我是不是可以【在當下】請她快快抓緊時間先快速嘗試一次 ?

譬如組員直接忽略掉我從外部帶回來的寶貴且可行的情報時,而後一直失敗時,是不是可以【在當下】請他立刻回報組長,甚至我直接回報組長,要求大家快速討論評估是否需要更換作法呢 ? 

當別人超英趕美早就抵達終點時,我們還在堅持己見閉門造車牛步前進時,我是不是只能眼睜睜看著第二組第三組人繼續超越我們? 雖然別人的做法不一定適用於我們組,但是當新的做法連討論跟驗證的機會都沒有,有沒有可能這就是導致我們前面失敗的原因之一 ?  當然我們後面都有檢討跟修正,只是都【不在當下】就修正解決問題、【太慢了】。

其實不光是各項活動的分數低,我們組連【舉手搶答問題】的分數加總也是四組最低的。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就有加分,而在我們落後時,我跟馥郁學姊不斷地舉手搶答,試著搶回分數縮小差距。但此同時我卻也看著不太舉手的組員、默默OS:  舉手答題就算答錯也不會扣分,這不是最划算又沒損失的搶分方式嗎? 還是大家真的如此害羞於舉手發言呢? 如果【在當下】我就提醒我的組員這件事情,他是不是也就會跟我一起舉手搶分了呢 ? 

我錯誤地以為身為【被領導者】,我只要完成我被【領導者】交辦的角色該盡的義務,就沒我的事了,團隊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罷。但其實是不是關鍵處只要我【在當下】多試一步,結果就會大大的不同? 甚至活動到後面,我覺得我們團隊欠缺的,對成功最有幫助的角色根本不是什麼暖男【團隊工作者 TW】,而是需要靠著其強大的分析判斷能力,敢於【在當下】直言不諱的提出和堅持異議的【監察員 ME】,這時我是不是應該要試著去扮演【監察員 ME】這個角色來幫助團隊?

那為什麼【在當下】我沒試? 而就只是【好吧、算了】? 因為我即使再怎麼想盡全力,我心底終究知道這只是訓練活動,反正等下會再檢討。因為我不想承擔最後失敗的責任,也害怕衝突。於是就眼睜睜地看著當下的事情任由他發生,反正成功最好,失敗了也不是我造成的,等下再檢討就好。

但是就如同老師所說的當兵時推油桶的故事,如果我來到現實生活中,發現每個都是生死交關的局面,團隊無法成功就會完蛋時,我還會一樣做出【好吧、算了】的決定嗎? 我想答案肯定不是的。卻也不禁懊悔,既然這是訓練活動還有可以嘗試的空間,關鍵處我怎麼不【在當下】就試看看多做一步,而只是不斷地事後再進行檢討修正呢? 訓練活動就算錯了我也不會怎麼樣,等來到現實生活中,難道還有這麼多可以試看看的時間跟空間嗎...?


【體驗式團隊建立】

MTa Level 2 VS Level 1】


對於參加完【體驗式團隊建立】【Level 1】跟【Level 2】的我來說,這兩堂課程雖然使用的是相同的教具,但是卻因為活動內容不同而呈現了不一樣重點。

【Level 1】的活動與內容,主要著重的是如何藉由檢討來找出造成錯誤發生的真正原因及定義核心問題、接著分析技術及非技術問題,最後改善修正來解決問題。而且在各個活動中,學習如何在時間壓力下制定計畫與備案、了解溝通與回饋的重要、過程中設定Check point快速檢視跟修正等等。

 【Level 2】的活動內容,除了含有【Level 1】有效溝通與不良溝通的部分以及其他內容外,更教會我分析並且知道團隊建立(Team building)中,每個團隊成員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而做出能力盤點,並且藉由檢討,找出讓團隊順利運作的角色、動作跟事件,檢討自己跟別人能夠做出哪些動作讓團隊合作(Team work)更順利。


【後話】
【完美的團隊? 完美的領導者?】
【誰是團隊裡的MVP?】


在MTa Level 2 的課程中,我體會到不只是【領導者】,包含【被領導者】在團隊建立與團隊合作中的每個動作、以及檢討修正的重要性。甚至有時候【被領導者】的自身態度更可能才是成敗的關鍵。與其在課堂上寫下一堆筆記,不如把握現實生活中的每個團隊合作的經驗來不斷思考、反省檢討自己做對跟做錯什麼、可以多做或是少做些什麼。

另外,除了試著站在【領導者】的角度看事情外,更可以試著找出自己所在的團隊中所缺少的角色來去補足他。不要期望你會遇到完美的團隊或是遇到完美的【領導者】,團隊的成敗也不是【領導者】一個人的責任。而是要想想自己在團隊裡可以扮演什麼角色,來讓團隊因為你而變得更強、走得更遠,這時你就是團隊裡的M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