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10月6日 星期一

【2025 國際筋膜再生注射研討會, International Fascia Symposium】【台南奇美醫院】【學術交流】

作者:王 博 醫師
  
感謝【台灣增生醫學會】與【奇美醫院復健科】、【蘇炯睿醫師】的用心籌辦,特別邀請到兩位國際級講師 — 美國AAOM前理事長【Dr. John Fullerton】以及香港IAMM與MSKUS Asia理事長【Dr. Stanley Lam】— 在中秋連假期間帶來一場以筋膜(Fascia)為主題的精採研討會,與現場對於兩位運動員的檢查以及治療Live Demo。

這兩天的課程內容令人收穫滿滿。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筋膜並非只是單純的包膜結構,而是一張連結全身神經、肌肉與血管的整合網路。」、「 開刀後慢性疤痕區有異常血流, Abnormal vessels增多的現象」,也讓人重新思考疼痛與血流調控之間的關係。

這些觀察似乎也可能間接解釋了,為什麼【微細動脈栓塞術, TAME】在部分術後慢性下背痛患者中,有機會能產生改善 — 甚至可能藉由減少肌肉慢性發炎,減緩後續纖維化的進展。

除了講者帶來的精彩演講與示範外,跟在場的眾多高手聽眾們交流彼此之間的治療經驗與心得,也讓我有額外的收穫。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比起閉門造車進步得更快、更完整。

此外,王博醫師也將於11月16日由【台灣疼痛醫學會】在高雄舉辦的【下背痛多專業論壇】中,分享【電腦斷層導引疼痛治療】及【下背痛相關影像判讀】的臨床經驗。

王博醫師的專業領域,除了脊椎、肌腱、關節的疼痛介入治療外,也涵蓋了相關的醫學影像診斷與研究。因此, 【骨質疏鬆,Osteoporosis】與【肌少症, Sarcopenia】的醫學影像亦是持續關注的主題之一。

特別是【下背肌肉脂肪浸潤, Fatty Infiltration in Paraspinal Muscles】與【肌少症, sarcopania】之間的關聯,已逐漸受到學界重視。王博醫師也在文末附上相關文獻,供有興趣的同好進一步參考與研究。





2025年10月4日 星期六

【媽媽手/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Mommy Thumb/De Quervain's Disease)】【微細血管栓塞止痛術】成功案例分享

作者:王 博 醫師

44歲的C女士,左手腕拇指側長期腫脹、疼痛不已,尤其做扭動手腕的動作更為明顯,甚至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以及睡眠。即使在使用藥物、復健、配戴護腕以及接受多次注射後仍然難以忍受。疼痛分數高達6-7分/滿分10分。

王博醫師經病史詢問、理學檢查(Finkelstein’s Test)下診斷為【媽媽手/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 Mommy Thumb/De Quervain's Disease】,而超音波以及磁振造影檢查也顯示其【伸拇短肌,EPB 】與【外展拇長肌,APL】 肌腱和其外圍的滑膜發炎、腫脹。

王博醫師在討論後,替C女士進行【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透過X光透視及超音波導引,在局部麻醉以及動脈血管攝影下,王博醫師注射顯影劑找出發炎腫脹處過度增生、紊亂的毛毛樣血管;再把栓塞藥物經由微導管注入,去除這些異常的毛毛樣血管。

治療完兩周後的追蹤,C女士的手腕橈側的腫脹明顯改善,且疼痛分數由6-7分大幅降至0-1分、活動度亦明顯改善,生活品質顯著上升。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Stenosing tenosynovitis】,又稱【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俗稱【媽媽手, Mommy Thumb】,但並不是只有媽媽們才會得此疾病,而是長期重複使用手腕族群的常見問題。

主要是因為手部尤其拇指長期反覆性的操作工作活動,【拇指外展長肌腱, APL】及【拇指伸展短肌腱, EPB】因拇指反覆過度活動造成這兩條肌腱在橫跨過手腕橈測骨頭最突出的部位過度摩擦造成肌腱滑膜發炎,導致腫脹、疼痛,甚至日常動作都受影響,包括抱小孩、打字、滑手機都會痛。


臨床上,一個簡單的測試就能幫助醫師確認是否為【媽媽手】,那就是著名的 【Finkelstein Test】:
1. 將拇指收進手掌裡
2. 像是握拳時把大拇指包在裡面
3. 然後慢慢將手腕向小指方向(尺側)彎曲。
- 若此時在拇指根部與手腕橈側出現明顯疼痛,即為陽性反應。

動作示範影片

【媽媽手(De Quervain's Syndrome)】的治療方式包含休息、藥物治療、物理治療、護具使用以及局部注射等等。近年來有文獻顯示,局部慢性發炎的結果伴隨著紊亂增生的毛毛樣微細動脈以及相伴走的疼痛神經。【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則是藉由栓塞清除這些紊亂增生的毛毛樣微細動脈達到消炎消腫以及止痛的效果。

不過,王博醫師提醒,【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治療也有其侷限性,主要適應症疼痛指數超過5分以上,且接受各種傳統治療超過三個月以上無明顯改善者,且治療後建議搭配後續的持續復健。



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論壇;Biogen SMA Symposium】【學術交流】【影像導引介入治療】

作者:王 博 醫師

感謝【Biogen】的邀請、讓我參加【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論壇;Biogen SMA Symposium】,並且演講【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合併複雜脊柱患者的髓腔注射治療方式之探索、The exploration of IT Approaches for SMA patients with complex spine】,並且在演講中說明了成大跨科整合照護、成大前兩例分別使用【電腦斷層導引, CT-guided】、以及【超音波結合X光透視導引,US plus Fluoro- guided】的兩個成功案例。

王博醫師亦在會中聆聽多位專家的分享、對於【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SMA】患者接受髓腔注射【Nusinersen】藥物治療後,再結合復健物理治療,有機會能夠維持不再惡化、甚至有機會能夠進一步改善,深感欣慰。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它的主要特徵是運動神經細胞退化,導致肌肉逐漸無力、萎縮。SMA 會影響到走路、爬行,甚至呼吸與吞嚥等基本功能。

SMA 多半與 SMN1 基因缺失或突變有關,這個基因負責製造【存活運動神經元蛋白, SMN protein】。缺乏這個蛋白,運動神經元就會逐漸受損,無法傳遞訊號給肌肉。

過去,SMA 被認為是「無藥可醫」的疾病。但近年來已有多種新藥與治療方式,例如:1. 髓腔內注射藥物 、2. 基因治療 、3. 口服藥物,搭配上復健治療與呼吸照護,病人的生活品質已經大幅改善。【成大醫院】在【小兒神經科】【吳博銘醫師】帶領下的跨科整合照護團隊,替SMA病人帶來了更好的治療與照護。

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

【第一屆南區影像診斷科系住院醫師職前訓練, 2025/9/6】【高雄長庚醫院】【學術交流】


作者:王 博 醫師

感謝高雄長庚醫院【林偉哲部長】的邀請、以及成大醫院影像醫學部【劉益勝部長】的規劃,讓我能參加【第一屆南區影像診斷科系住院醫師職前訓練】在高雄長庚醫院。

並且由劉部長安排指定分享【Future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這個題目,以及擔任義大醫院【葉力仁部長】和高雄榮民總醫院【江佳陵醫師】的座長。

   【介入放射學, Intervantion Radiology】是一門結合【影像醫學】與【臨床治療】的專科,利用【超音波, US】、【X光透視】、【血管攝影】、【電腦斷層】以及【磁振造影】等即時影像導引來進行微創診斷以及治療。

在醫學中心、區域醫院、以及診所,【介入放射科醫師, Intervention Radiologist】在各領域從【腦脊椎神經血管】、【肺部乳房】、【腹部消化生殖泌尿】、【周邊關節肌腱神經】等等,使用不同的影像儀器導引進行各種介入檢查、診斷、以及治療。

王博醫師所擅長的【微細動脈栓塞術, TAME】就是一種針對慢性肌腱骨骼關節疼痛的新型治療方法。目前全台眾多醫學中心、區域醫院、乃至於診所都有進行此項治療,有需要的病友可以藉由網路、甚至AI搜尋了解相關內容。

【三叉神經痛, Trigeminal Neuralgia】【電腦斷層導引, CT-guided】【三叉神經阻斷術, Trigeminal nerve block】【學術交流】

作者:王 博 醫師

王博醫師很榮幸有機會邀請台北市大安區【晞醫診所】的【盧炳昇院長】到成大教學【三叉神經痛】的相關知識以及【超音波】、【X光透視】以及【電腦斷層導引】的各種注射以及高頻熱凝療法的治療分享。

王博醫師也在【盧炳昇院長】的指導下,成功完成了一台【電腦斷層導引, CT-guided】【三叉神經阻斷術, Trigeminal nerve block】治療。

【三叉神經, Trigeminal nerve】是負責臉部感覺的主要神經,分佈在額頭、臉頰、下巴等區域。當這條神經受到壓迫或功能異常時,就可能引發【三叉神經痛, Trigeminal Neuralgia】。患者常形容這種疼痛像是「電流竄過」、「刀割般劇痛」,痛感往往突然而猛烈,甚至影響日常生活。

最常見的原因是【血管壓迫】三叉神經,導致神經外膜受損而異常放電。其他可能因素包括:【多發性硬化症】、【腫瘤壓迫】,或【顱底手術】或【外傷】後的神經損傷。

醫師通常會透過病史與臨床症狀做初步判斷,並安排MRI影像檢查,用來確認是否有血管壓迫或排除腫瘤。

治療方式包含【藥物治療】、【神經阻斷術】、【酒精燒灼】、【高頻熱凝療法】,【放射治療, 伽瑪刀】,以及【減壓手術】等等。適合使用何種方式,病患需與臨床醫師當面詳細討論,了解其適應症以及可能併發症再接受相關治療。

【晞醫診所】擁有醫院級手術室與高階醫療儀器;門診涵蓋多項專科特診包含各式【疼痛】、【骨質疏鬆】、【靜脈曲張】、【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心臟血管】,以及【男性特診】,從長期疼痛到中壯熟齡常見疾病,提供整合醫療與完整健康評估規劃。

晞醫診所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40號二樓之一;鄰近大安森林公園、台北靈糧堂。有需求的朋友,歡迎前往就診諮詢討論。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台灣肩肘關節醫學會, TSES 2025年會, 2025-8/22-8/24】【微細動脈栓塞術】【網球肘】【高爾夫球肘】【學術交流】

作者:王 博 醫師

感謝成大醫院【蘇維仁理事長】、【許凱嵐秘書長】的邀請,讓我能參加【台灣肩肘關節醫學會, TSES 2025年會】分享【微細動脈栓塞術】應用於【手肘疾患】包含【網球肘; Lateral epicondylitis】與【高爾夫球肘; Medial epicondylitis】的文獻回顧,以及成大醫院的案例分享和初步成果。

【微細動脈栓塞術】主要應用於疼痛超過三個月以上、經過各種傳統療法包含用藥、復健、局部各種注射等仍然非常疼痛,不符合或是不適合開刀等慢性關節、肌腱疼痛。

【微細動脈栓塞術】主要是藉由栓塞清除慢性發炎下、紊亂增生的發炎血管以及阻斷相伴走的疼痛神經,來達到消炎止痛的治療效果。

根據王博醫師個人經驗,患部慢性腫脹,關節肌腱無嚴重的結構破壞、斷裂,都卜勒超音波(Color/Power doppler US)下有明顯血流增生訊號的情況,接受【微細動脈栓塞術】的治療效果較佳。

王博醫師也在會議中回顧了2025年由【van Zadelhoff 醫師】以及【奧野醫師】比較三種不同暫時性栓塞物質包含【IMP/CS】、【KIPZA】、以及【Nexsphere-F】的治療效果、術後副作用等等所發的【微細動脈栓塞術】最新文獻。

此外,根據王博醫師個人經驗,【微細動脈栓塞術;TAME】合併其他治療譬如【物理治療】、【增生注射治療】等等,也有比較高的機會替病患帶來更良好的效果以及預後。

最後,除了再次感謝成大骨科的臨床以及研究夥伴外,由於此次會議與【全國物理治療師公會】以及【台南物理治療師公會】合辦,王博醫師也在會中以及會後接受了多位物理治療師的詢問與討論,收穫良多。





2025年8月10日 星期日

【嘉德良醫診所開幕會】【專業疼痛治療診所】【學術交流】2025-8-10

作者:王 博 醫師

王博醫師常常被北部因疼痛困擾的患者詢問北部適合的醫師有誰,我想今日開幕的【嘉德良醫診所】就是我所推薦的【專業疼痛治療診所】之一。我很高興今天能有機會參加開幕會,也與眾多疼痛治療處理的專家名流交流學習。

診所除了有提供可進行DSA的C-arm、X光透視導引以及超音波導引治療外,診所內的多位醫師都是專精於各種疼痛治療的專家。

【嘉德良醫診所】位在【台北市中正區衡陽路20號5樓】,包含【林銘德醫師】、【林嘉祥醫師】、【汪作良醫師】、【黃鈺涵醫師】、【林廉傑醫師】以及【林楗枰醫師】等等,專精於【影像導引疼痛治療】、【脊骨神經醫學】、【增生注射】、【神經阻斷術】、【高頻熱凝療法】以及【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

王博醫師也很高興能在【維格醫療集團】【林詠喬】營運長的引導下擺出有氣勢的Pose。也期待在台灣,能有更多此類複合式疼痛治療的診所、解救更多因疼痛而困擾的患者。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苗栗重光醫院】【水冷式高頻熱凝療法, Cooled RF】【學術交流】2025-08-02


作者:王 博 醫師 

【神經阻斷術】與【高頻熱凝療法】是針對脊椎疾患與難治性周邊關節疼痛,從神經著手治療疼痛的利器。【水冷式高頻熱凝療法, Cooled RF】則是更新一代的【高頻熱凝療法】技術,【日本】已於今年納入日本的健康保險給付中。

王博醫師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參加由【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陳建華醫師】與【美麗康國際】【薛榮芳董事長】、【薛承凱】等舉辦,由【苗栗重光醫院】【王超然副院長】教導以及Live Demo的【水冷式高頻熱凝療法, Cooled RF】訓練課程。

【水冷式高頻熱凝療法, Cooled RF】由於有水冷系統維持50-60度的恆溫,因此燒灼的範圍較一般的傳統低溫電針更廣更圓,但價格也相對較高。

此次會議的學員以神經外科為主,但王博醫師也趁此機會與骨科、復健科、以及麻醉科的專家進行了彼此治療間的經驗分享與交流,以彌補自身知識與技術的不足。也期許成大醫院能夠早日引進【水冷式高頻熱凝療法, Cooled RF】,造福更多有此需要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