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2日 星期一

【學術交流】【其他】

羽球密碼 運動傷害防護報你ㄗㄞ

第三集 網球肘還是羽球肘|深受其擾照過來|每天早晚這樣做有救|運傷防護報你ㄗㄞ|Feat王博 & 柯伯彥醫師

第四集 膝蓋受傷怎麼辦 ?|打羽球的看過來|到底要不要手術|你知道其實十字韌帶看不太到嗎|原來十字韌帶在這裡|運動傷害防護報你ㄗㄞ|Feat王博 &許凱嵐醫師


一談就贏-鄭志豪的談判教室

【一談就贏】【進階談判攻略-13班課後心得】

【一談就贏】【華頓商學院情緒談判導讀會二班心得檢討文】

【一談就贏】【體驗式團隊建立MTa L2-4】

【一談就贏】【體驗式團隊建立MTa L2-4】【電動滑板車心得獎開箱文暨捍衛戰士-II 夾雜心得檢討文】


學術交流


2024-01-14

【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台灣周邊血管協會】【微細動脈栓塞術;TAME」Workshop與線上課程】【學術交流】2024-01-14


2023-10-23

【台灣介入放射線學會 年會暨實況手術轉播 TSIR/Live Demo】【原創者奧野醫師親臨指導】【學術交流】【簡易型微細血管栓塞止痛術】


2023-10-06

【韓國介入放射線學會 Image Guided Endovascular Therapy (IGET) Live Symposium】【學術交流】【微細血管栓塞止痛術】


2023-08-12

【台灣介入放射線學會 夏季會暨年輕醫師教育訓練課程 TSIR/IRET】【學術交流】【簡易型微細血管栓塞止痛術】


2023-03-29

【成大物理治療中心 Physical Therapy Center, NCKUH 邀請演講】【 學術交流】


2022-02-19

【台灣肌肉骨骼神經超音波醫學會112年度期中研討會】【 學術交流】


2022-11-05

【台灣介入放射線學會111年度研討會】【 學術交流】


2022-10-04

【苗栗大千醫院】【學術交流】


2022-06-18


2022-03-05


2022-01-22


2022-01-07




2021-02-22





【台中梧棲童綜合醫院】【學術交流】 2021-2-22


作者:王 博 醫師

感謝李政君主任及該院骨科今日邀請,至台中梧棲童綜合醫院,演講肌肉骨骼血管栓塞止痛治療的相關內容(TAME for pain),


並且與梁耕維醫師一同觀看李醫師執行一個肩關節旋轉肌腱群肌腱損傷慢性疼痛的案例,共同討論技術治療的細節部分,


也學習到了李醫師經手部鼻煙區(Trans-snuffbox approach)的相關介入與止血技巧。


大家互相砥礪,一起進步!! 特別感謝黃振義部主任與姜仁惠教授的勉勵!!

2021年2月14日 星期日

【膝關節置換術後慢性疼痛】【 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 】成功案例分享


61歲的W男性,左膝開完全人工膝關節超過2年,術後仍然有膝蓋疼痛情況。
接受過藥物治療,疼痛仍然沒有明顯改善,且疼痛高達9分(滿分10分)。
經成大醫院骨科轉診至介入性醫療中心門診做進一步討論。

王博醫師在討論後,最後選擇替W男性進行「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治療」,透過X光透視導引,在局部麻醉下經由鼠蹊部股動脈穿刺後,將微導管導入疼痛部位。

在動脈血管攝影下,注射顯影劑找出新增生的毛毛樣血管;再把栓塞藥物經由微導管注入,去除這些異常的毛毛樣血管,

                 膝關節 動脈血管攝影及治療

進行栓塞治療完二周後,病人疼痛改善許多。

                (影片經病人同意後錄製使用)

不過,王博醫師提醒,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治療應用於「膝關節置換術後慢性疼痛」也有其侷限性,主要適應症疼痛指數超過5分以上,且接受各種治療超過三個月以上無明顯改善者。

以下狀況下則不適合進行此治療:

1. 人工關節鬆動
2. 人工關節內部感染
3. 疼痛合併其他神經壓迫症狀,例如麻痺
4. 腎臟功能不佳(eGFR < 30 mL/min/1.73m2)
5. 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 
6. 患者無法配合平躺兩小時
7. 懷孕

治療副作用包含穿刺部位可能產生局部血腫、瘀青;栓塞部位可能產生短暫局部變色,在數天到一個月內均會改善消失。

建議患者須經過醫師詳細評估、確認真正疼痛來源,經由與醫師家屬充分討論,了解治療過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後,再接受治療較有保障。


【手指退化性關節炎 】【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 成功案例分享

51歲的S女士,右手第二與第四指疼痛超過3年,求醫後被診斷為「遠端指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接受過藥物治療,疼痛仍然沒有明顯改善。S女士於是到了成大醫院介入性醫療中心門診與王博醫師做進一步討論。

王博醫師在討論後,最後選擇替S女士進行「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治療」,透過X光透視導引,在局部麻醉下經由手部橈動脈穿刺後,

將微導管導入疼痛部位,在動脈血管攝影下,注射顯影劑找出相對應的指頭血管;再把栓塞藥物經由微導管注入,進行栓塞完,治療完二周後,疼痛大幅改善。


不過,王博醫師提醒,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治療應用於「手指退化性關節炎」也有其侷限性,主要適應症疼痛指數超過5分以上,且接受各種治療超過三個月以上無明顯改善者。

以下狀況下則不適合進行此治療:

1. 嚴重的肌腱、韌帶破損、斷裂
2. 疼痛合併其他神經壓迫症狀,例如麻痺
3. 腎臟功能不佳(eGFR < 30 mL/min/1.73m2)
4. 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 
5. 患者無法配合平躺兩小時
6. 懷孕

治療副作用包含穿刺部位可能產生局部血腫、瘀青;栓塞部位可能產生短暫局部變色,在數天到一個月內均會改善消失。

建議患者須經過醫師詳細評估、確認真正疼痛來源,經由與醫師家屬充分討論,了解治療過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後,再接受治療較有保障。

自由時報梁耕維醫師 :手指關節腫脹疼痛變形 動脈注射療法栓塞新生血管血流



【膏肓痛 】【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 】成功案例分享


45歲的C先生,右後背疼痛超過2年,求醫後被診斷為「膏肓痛」。接受過復健、局部注射、再生醫療等治療,疼痛仍然沒有明顯改善,且疼痛指數達最高等級的10分。C先生到成大醫院骨科就醫,再轉診到介入性醫療中心門診做進一步討論。

王博醫師在討論後,最後選擇替C先生進行「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治療」,透過X光透視導引,在局部麻醉下經由手部橈動脈穿刺後,將微導管導入疼痛部位。在動脈血管攝影下,注射顯影劑找出新增生的毛毛樣血管;再把栓塞藥物經由微導管注入,去除這些異常的毛毛樣血管。
       (病人疼痛標記處以及新增生毛毛樣血管)


進行栓塞完,治療完二周後,C先生右肩大範圍疼痛指數降到剩2分。

                  (影片經病人同意錄製使用)

不過,王博醫師提醒,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治療應用於「膏肓痛」也有其侷限性,主要適應症疼痛指數超過5分以上,且接受各種治療超過三個月以上無明顯改善者。

以下狀況下則不適合進行此治療:

1. 嚴重的肌腱、韌帶破損、斷裂
2. 疼痛合併其他神經壓迫症狀,例如麻痺
3. 腎臟功能不佳(eGFR < 30 mL/min/1.73m2)
4. 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 
5. 患者無法配合平躺兩小時
6. 懷孕

治療副作用包含穿刺部位可能產生局部血腫、瘀青;栓塞部位可能產生短暫局部變色,在數天到一個月內均會改善消失。

建議患者須經過醫師詳細評估、確認真正疼痛來源,經由與醫師家屬充分討論,了解治療過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後,再接受治療較有保障。

另外王博醫師提醒,處理過後仍要注意是當的休息及保護,而且要每天做適當的運動及保養,這樣才會讓組織有修復及適應負荷的空間,也比較不容易再次惡化。


【網球肘/高爾夫球肘】【 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 】成功案例分享

 


52歲的K女士,左肘疼痛超過10年,求醫後被診斷為「肱骨外上髁炎」,也就是俗稱的「網球肘」。長期使用止痛藥與貼布,接受過復健、局部注射、再生醫療等治療,也開過關節鏡,疼痛仍然沒有明顯改善,且疼痛指數達7到8分(最高等級10分)。
到成大醫院骨科就醫,再轉診到介入性醫療中心門診做進一步討論。

王博醫師在討論後,最後選擇替K女士進行「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治療」,透過X光透視導引,在局部麻醉下經由鼠蹊部(亦可從橈動脈)股動脈穿刺後,
將微導管導入疼痛部位,在動脈血管攝影下,注射顯影劑找出新增生的毛毛樣血管;再把栓塞藥物經由微導管注入,去除這些異常的毛毛樣血管,

        (肘關節 動脈血管攝影及治療)

進行栓塞完,治療完二周後,疼痛指數最後也降到剩1分。

不過,王博醫師提醒,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治療應用於「網球肘/高爾夫球肘」也有其侷限性,主要適應症疼痛指數超過5分以上,且接受各種治療超過三個月以上無明顯改善者。

以下狀況下則不適合進行此治療:

1. 嚴重的肌腱、韌帶破損、斷裂
2. 疼痛合併其他神經壓迫症狀,例如麻痺
3. 腎臟功能不佳(eGFR < 30 mL/min/1.73m2)
4. 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 
5. 患者無法配合平躺兩小時
6. 懷孕

治療副作用包含穿刺部位可能產生局部血腫、瘀青;栓塞部位可能產生短暫局部變色,在數天到一個月內均會改善消失。

建議患者須經過醫師詳細評估、確認真正疼痛來源,經由與醫師家屬充分討論,了解治療過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後,再接受治療較有保障。

另外王博醫師提醒,處理過後仍要注意是當的休息及保護,而且要每天做適當的運動及保養,這樣才會讓組織有修復及適應負荷的空間,
也比較不容易再次惡化。


【脊椎介入性治療】


【硬脊膜外注射/高頻熱凝療法/神經阻斷術

【硬脊膜外沾黏剝離治療



脊椎面關節注射

治療相關文獻



【經皮胸腰椎骨成形術(骨水泥)

治療相關文獻



【經皮薦椎骶骨成形術(骨水泥)

治療相關文獻



【肌肉骨骼影像導引檢查】【電腦斷層導引惡性骨腫瘤切片檢查】

治療相關文獻


其他





【五十肩/旋轉肌腱群肌腱炎】【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 】成功案例分享


57歲的L女士,右肩疼痛超過3年,求醫後被診斷為「旋轉肌腱群肌腱炎」。長期使用止痛藥與貼布,在接受了復健等傳統治療後,疼痛依然持續,且疼痛指數達到8分(最高等級10分),痛到抬高手臂,也無法提重物。

在傳統治療無明顯療效後,到成大醫院骨科就醫,由於病人不願意開刀,因此再轉診到介入性醫療中心門診做進一步討論。

王博醫師在討論後,最後選擇替K女士進行「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治療」,透過X光透視導引,在局部麻醉下經由鼠蹊部(亦可從橈動脈)股動脈穿刺後,

再將微導管導入肩膀疼痛部位,在動脈血管攝影下,注射顯影劑找出新增生的毛毛樣血管;再把栓塞藥物經由微導管注入,去除這些異常的毛毛樣血管。

          肩關節 動脈血管攝影及治療

進行栓塞完,治療完二周後,疼痛指數最後也從8分降到剩1分,到現在已可以將手抬高,甚至於抱孫子。

  栓塞術後二週 (影片經病人同意後錄製使用)

栓塞術後四個月 (影片經病人同意後錄製使用)

不過,王博醫師提醒,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治療應用於「五十肩/旋轉肌腱群肌腱炎」也有其侷限性,主要適應症疼痛指數超過5分以上,且接受各種治療超過三個月以上無明顯改善者。
 
以下狀況下則不適合進行此治療:

1. 嚴重的肌腱、韌帶破損、斷裂
2. 疼痛合併其他神經壓迫症狀,例如麻痺
3. 腎臟功能不佳(eGFR < 30 mL/min/1.73m2)
4. 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 
5. 患者無法配合平躺兩小時
6. 懷孕

治療副作用包含穿刺部位可能產生局部血腫、瘀青;栓塞部位可能產生短暫局部變色,在數天到一個月內均會改善消失。

建議患者須經過醫師詳細評估、確認真正疼痛來源,經由與醫師家屬充分討論,了解治療過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後,再接受治療較有保障。


【足底筋膜炎】 【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 成功案例分享

           (照片經病人同意拍攝使用)

76歲的K女士,右足跟疼痛超過2年,求醫後被診斷為「足底筋膜炎」。

長期使用止痛藥與貼布,在接受了復健治療、打過數次的局部注射、神經阻斷與增生療法,疼痛依然持續,且疼痛指數達到最高等級的10分,痛到無法走路,只能坐輪椅,而且不吃藥就會痛到無法入睡。

在各式治療都無明顯療效後,到成大醫院骨科就醫,再轉診到介入性醫療中心門診做進一步討論。

王博醫師在討論後,最後選擇替K女士進行「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治療」,透過X光透視導引,在局部麻醉下經由鼠蹊部動脈穿刺後,將微導管導入疼痛部位,在動脈血管攝影下,注射顯影劑找出新增生的毛毛樣血管;再把栓塞藥物經由微導管注入,去除這些異常的毛毛樣血管,

      足底筋膜炎 血管攝影及栓塞治療


             正常足底 血管攝影比較

進行栓塞完後,K女士當晚疼痛感即大幅減輕,治療二周後,疼痛指數最後也從10分降到剩5分,現在已可走小段路程。

           (照片經病人同意拍攝使用)

不過,王博醫師提醒,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治療應用於「足底筋膜炎」也有其侷限性,
主要適應症疼痛指數超過5分以上,且接受各種治療超過三個月以上無明顯改善者。

以下狀況下則不適合進行此治療:

1. 嚴重的肌腱破損、斷裂
2. 疼痛合併其他神經壓迫症狀,例如麻痺
3. 腎臟功能不佳(eGFR < 30 mL/min/1.73m2)
4. 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 
5. 患者無法配合平躺兩小時
6. 懷孕

治療副作用包含穿刺部位可能產生局部血腫、瘀青;栓塞部位可能產生短暫局部變色,在數天到一個月內均會改善消失。

建議患者須經過醫師詳細評估、確認真正疼痛來源,經由與醫師家屬充分討論,了解治療過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後,再接受治療較有保障。


【退化性膝關節炎】【 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 成功案例分享


63歲的W女士,右側膝蓋疼痛超過2年,求醫後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第二級,長期需要使用止痛藥與貼布止痛。

在接受了數個月的復健治療、打過數次的關節內類固醇注射與增生療法後,疼痛依然持續,且疼痛指數(最高10分)達高等級的7分,走路走沒多久就會開始疼痛,不吃藥就會痛到無法入睡。

在各式治療都無明顯療效後,到成大醫院骨科就醫,再轉診到介入性醫療中心門診做進一步討論。

王博醫師在與W女士討論後,最後選擇進行「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治療」,透過X光透視導引,在局部麻醉下經由鼠蹊部動脈穿刺後,將微導管導入疼痛部位,

然後在動脈血管攝影下,注射顯影劑找出新增生的毛毛樣血管;再將栓塞藥物經由微導管注入,去除這些異常的毛毛樣。

                (膝關節 動脈血管攝影及治療)

進行栓塞治療二周後,W女士走路時的疼痛感開始大幅減輕,疼痛指數從7分降到剩2分。

(影片經病人同意錄製使用)

進行栓塞治療四個月後,W女士接受第二次治療進行補強,疼痛指數最後也2降到剩0-1分。

(影片經病人同意錄製使用)

王博醫師提醒,「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術」應用於「膝蓋退化性關節炎」也有其侷限性,主要適應症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第一到第三級,疼痛指數超過5分以上,且接受各種治療超過三個月以上無明顯改善者。

以下狀況下則不適合進行此治療:

1. X光下有嚴重的骨骼關節退化、破壞
2. 疼痛合併其他神經壓迫症狀,例如麻痺
3. 腎臟功能不佳(eGFR < 30 mL/min/1.73m2)
4. 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 
5. 患者無法配合平躺兩小時
6. 懷孕

治療副作用包含穿刺部位可能產生局部血腫、瘀青;栓塞部位可能產生短暫局部變色,在數天到一個月內均會改善消失。

建議患者須經過醫師詳細評估、確認真正疼痛來源,經由與醫師家屬充分討論,了解治療過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後,再接受治療較有保障。

「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術」的治療,主要的效果為止痛,但無法反轉已經退化的關節;因此,如果關節退化過於嚴重,仍需以開刀為主。

另外,平常應要注意關節肌腱的保養、運動與適當休息,愛護自己的關節,會更勝於過度耗損後的處理及治療!!


2021年2月13日 星期六

【門診時間、地點】



門診時間:每周五 上午 9:00-12:00

門診地點:成大醫院 住院大樓1F 影像醫學部/介入性醫療中心

網路掛號聯結


2021年2月12日 星期五

慢性關節、肌腱炎頑固性疼痛治療 :【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




【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基本介紹】

慢性關節炎、肌腱炎止痛新方法:【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
【成大醫院】成大e學堂【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慢性關節、肌腱炎頑固性疼痛治療新選擇 影像醫學部 王博醫師
【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TAME for pain)創始者:奥野祐次醫師 (Yuji Okuno Ph.D.)

【退化性膝關節炎 】

治療相關文獻

【髕骨肌腱炎/跳躍者膝】

成功案例分享

【膝關節髕骨下脂肪墊症候群】

成功案例分享

【五十肩/旋轉肌腱群肌腱炎】

治療相關文獻
成功案例分享一
成功案例分享二
成功案例分享三 

成功案例分享四


【網球肘/高爾夫球肘】

治療相關文獻
成功案例分享一
成功案例分享二
成功案例分享


【膏肓痛】

治療相關文獻
成功案例分享


【阿基里斯肌腱炎】

治療相關文獻
成功案例分享


【足底筋膜炎】

治療相關文獻
成功案例分享


【膝關節置換術後慢性疼痛】

治療相關文獻
成功案例分享


【手指、手腕退化性關節炎】

治療相關資料
成功案例分享一

成功案例分享二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 (TFCC injury】

治療相關資料
成功案例分享一


【媽媽手 (De Quervain's Disease)】

治療相關資料
成功案例分享一


【髖關節滑膜炎】

治療相關文獻


【肩關節術後慢性疼痛】

治療相關文獻


【會陰神經痛】

成功案例分享一


【國內相關新聞聯結】

成大醫院 :【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慢性關節、肌腱炎頑固性疼痛治療新選擇
自由健康網 :肩頸痛治不好 TAE止痛效果佳
TVBS健康2.0 :7旬婦人慢性膝關節疼痛逾3年 新治療疼痛少一半!
ETtoday健康雲 :慢性關節、肌腱炎頑固性疼痛患者有福了! 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是治療新選擇
中山醫訊 :膝動脈栓塞術,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新方法
自由時報 :手指關節腫脹疼痛變形 動脈注射療法栓塞新生血管血流
華人健康網 :關節痛伴隨6症狀,恐是毛毛樣血管增生 骨骼肌肉栓塞治療新選擇
關節微創血管治療 有效改善五十肩症狀 南投新聞

【其他相關聯結】

痛みの専門医チャンネル
OKUNO CLINIC 医療法人社団 祐優会
New Treatments for Knee Arthritis | Sid Padia, MD | UCLAMDChat
DR MOHAL BANKER : O.A.knee joint-Genicular artery embolization
奧野醫師相關書籍著作

【個人簡介】



王博 醫師  Wang Bow M.D.


學歷:

2000-2003 台南第一高級中學
2005-2012 成大醫學系
2013-2014 成大影像一般科 住院醫師
2014-2018 成大影像醫學部 住院醫師
2018- Current 成大影像醫學部 主治醫師
2019- Current 成大影像醫學部 肌肉骨骼影像科進修醫師
2024- Current 台灣疼痛專科醫師

經歷: 

成大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臨床兼任醫學系講師
成大介入性醫療中心及門診 主任 2022-Current
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 (TRS) 骨骼肌肉影像診斷次專科 副召委 2023-Current
台灣區域麻醉暨止痛醫學會委員會 (TSRAPM) 影像醫學委員會栓塞 副主委 2024-Current
台灣介入放射線學會 非腫瘤血管栓塞治療 指導醫師
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機械取栓術 認證醫師 

會員:

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 (TRS) 會員
台灣介入放射線學會 (TSIR) 會員
灣疼痛醫學會(TPS) 會員 
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TAPRM) 會員  
中華民國神經放射診斷學會會員 (NRST)
臺灣神經血管外科與介入治療醫學會會員 (TSNIS)
臺灣腦中風學會會員 (TSS)

專長:

    慢性關節肌腱炎,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TAME)
    肌肉骨骼與脊椎介入治療
    脊椎沾黏硬脊膜外沾黏剝離術 (PEA)
    肌肉骨骼影像診斷、一般影像診斷
    血管/非血管介入性治療/影像導引介入治療


著作:     

  1. Pan C-Y, Liang KW, Chen TR, Wang B*. Added value of pre-procedural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in 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refractory musculoskeletal pain. Frontiers in Medicine 2024; 11.

  2. Li KW, Liang KW, Wang B*. Nitroglycerin (NTG) Infusion for Intraprocedural Vasospasm in Transarterial Microembolization (TAME): A Case Series. Life (Basel) 2024; 14.

  1. Liang KW, Lin HY, Cheng KL, Wang B, et al. Transient Cortical Blindness Following 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Shoulder Adhesive Capsulitis. J Vasc Interv Radiol 2024; 35:1565-7.

  1. Lin HY, Liang KW, Wang B, Lee CC. Challenges and complications and their management of the transarterial microembolization for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 Eur Radiol 2024; 34:3260-70.

  1. Hung C-Y, Wang B, Chang H-C, et al. Pictorial Essay on Ultrasound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Paraspinal Muscles for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Life 2024; 14:499.

  1. Wu WT, Onishi K, Mezian K, Wang B, et al. Ultrasound imaging of the posterior lateral corner of the knee: a pictorial review of anatomy and pathologies. Insights Imaging 2024; 15:39.

  1. Wu WT, Chang KV, Naňka O, Wang B, et al. Ultrasound Imaging of the Articularis Genus Muscle: Implications for Ultrasound-Guided Suprapatellar Recess Injection. Diagnostics (Basel) 2024; 14.

  1. Chou HY, Lin YC, Hsieh SY, Wang B, Tsai YS. Deep Learning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in Preterm Infants Using Chest Radiographs. J Imaging Inform Med 2024; 37:2063-73.

  1. Liang KW, Wang B, Huang HH, Tsao TF, Tyan YS, Wang PH.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Intra-arterial Imipenem/Cilastatin Sodium Infusion for Patients with Hand Osteoarthritis-Related Interphalangeal Joint Pain. J Vasc Interv Radiol 2023.

  1. Wang B, Tai TW, Liang KW, et al. Short-Term Effects of Genicular Artery Embolization on Symptoms and Bone Marrow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Knee Osteoarthritis. J Vasc Interv Radiol 2023.

  1. Wang B. Authors' Reply: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Genicular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Subchondral Bone Marrow Lesion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icular Artery Embolization and Bone Marrow Lesions: Association or Causation? J Vasc Interv Radiol 2023.

  1. Lai CS, Tsai HM, Ting CY, Wang B*.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Laxatives on Barium Sulfate Coating and Image Quality in Double-Contrast Barium Enema. Curr Med Imaging 2023; 19:1337-45.

  1. Pan YW, Tsai MC, Yang CY, Wang B, Yen-Yin Chou. et al. 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acid sphingomyelinase deficiency in the real world: 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 in Taiwan. Mol Genet Metab Rep 2023; 34:100957.

  1. Chen TR, Chang CW, Tai TW, Wang B*. Anterior knee pain associated with Hoffa's disease alleviated with genicular artery embolization: A case study. J Vasc Interv Radiol 2022. 

  1. Wu WT, Chang KV, Wang B, Mezian K, et al. Ischiofemoral Impingement Syndrome: Clinical and Imaging/Guidance Issues with Special Focus on Ultrasonography. Diagnostics (Basel) 2022; 13.

  2. Wang, B., Ting, C. Y., Lai, C. S., & Tsai, Y. S. (2021). Bismuth Pelvic X-Ray Shielding Reduces Radiation Dose Exposure in Pediatric Radiography.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1

  1. Cheng-Yi Kao, Chiao-Yun Lin, Bow Wang, Yi-Shan Tsai, et al. Automated Radiology Alert System for Pneumothorax Detection on Chest Radiographs Improves Efficiency and Diagnostic Performance, Diagnostics (Basel). 2021 Jun 29;11(7):1182.

  1. Bow Wang, Li-Ting Huang, Yi-Shan Tsai, et al. Diastolic and systolic 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s for predicting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lin Imaging. 2020 Oct 22;70:67-73.

  1. Wang B, Tu YF, Tsai YS. Teaching NeuroImages: Huge carotid artery aneurysm in TSC2/PKD1 contiguous gene syndrome. Neurology 2017; 89:e93-e4.  

  1. Li-Ting Huang, Bow Wang, Kan CD, Yi-Shan Tsai. Recanalisation of Bronchial Venous Plexuses in Superior Venous Cava Occlusion. Heart Lung Circ. 2017 Nov;26(11):e107-e108.

  1. Bow Wang, MD; Yi-Shan Tsai, MD; Li-Wen Chen, MD; Chao-Neng Cheng, MD; Chien-Kuo Wang, MD; Case of the Month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 with neurodegeration, prior to Erdhem-Chester disease (ECD)”;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015 July

英文個人簡介


Wang Bow M.D.


Current position

  • Attending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Diagnostic Radiology,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Hospital, College of Medicin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Tainan, Taiwan.

  •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Hospital Interventional center

  • Southern Taiwan Child Advocacy Center Image Identification 

Skill/Expertise

  • Musculoskeletal intervention(Trans-arterial microembolization(TAME) for pain

  • Percutaneous epidural adhesiolysis(PEA) 

  • Vertebroplasy

  • Joint and tendon injection 

  • Intra-arterial therapy (IAT)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 Musculoskeletal、Pediatric and Neuroradiology imaging 

  • General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Education

  • M.D. 2005-2012 Department of Medicine, National Chang-Kung University, Tainan, Taiwan.

Career

  • 2013-Current Resident, Chief Resident and Attending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National Chang-Kung University Hospital, Tainan, Taiwan.

Academic appointments

  • 2018 Four Week Course - American Institute for Radiologic Pathology(AIRP), America 

  • 2019 International Intensive Course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ICIR), Korea

  • 2019 Th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Course Davos (IDKD), Hong Kong

  • 2020 The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RSNA), America

Membership and professional societies

  • 2014 Member of The Radiology Societ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RSROC)

  • 2019 Certification of screening mammography doctor

  • 2019 Member of Neuroradi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

  • 2019 Member of Taiwan Stroke Society

  • 2020 Member of Taiwan Society for Neur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Surgery(TSNIS)

  • 2020 Member of Taiw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TSIR)

Medical licensure and certification

  • 2012 Medical license examination, Republic of China.

  • 2018 Radiology Board Examination, Republic of China.

JCR-SCI journals

  1. Bow Wang, Li-Ting Huang, Min-Ling Hsieh, Chien-Kuo Wang, Jieh-Neng Wang,Chung-Dann Kan, Jing-Ming Wu, Yi-Shan Tsai. Diastolic and systolic 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s for predicting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lin Imaging. 2020 Oct 22;70:67-73. 

  2. Bow Wang, Yi-Fang Tu, and Yi-Shan Tsai. Teaching NeuroImages: Huge carotid artery aneurysm in TSC2/PKD1 contiguous gene syndrome, Neurology 2017 Aug 22;89(8):e93-e94.

  3. Li-Ting Huang, Bow Wang, Kan CD, Yi-Shan Tsai. Recanalisation of Bronchial Venous Plexuses in Superior Venous Cava Occlusion. Heart Lung Circ. 2017 Nov;26(11):e107-e108.

  4. Bow Wang, Yi-Shan Tsai, Li-Wen Chen, Chao-Neng Cheng, Chien-Kuo Wang. Case of the Month: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 with neurodegeneration prior to Erdheim-Chester disease, AJNR. 2015 http://www.ajnr.org/content/com/2015jul.